全国
    今天日期 2024-04-26 星期5
    按键CtrL+D收藏本站 便于下次浏览!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全国 [切换]
    娱163网 > 今日资讯 > 城市 > 记忆之城 >  40年前重庆招办负责人徐鸣揭秘1977高考往事:为把考生档案送到清华北大据理力争!

    40年前重庆招办负责人徐鸣揭秘1977高考往事:为把考生档案送到清华北大据理力争!

    发布:2022-01-14 15:38:02   |   1653阅读   |   作者:wangyu   |   【】【】【网站投稿

    83岁的徐鸣,至今耳清目明,中气十足!其在南方花园所住小区里,物业人员都认识这个快乐,健康的老人!但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个老人和当年重庆市大中专招生办公室的20多名同仁,一起挑起了1977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重任。

    在实况新闻—重庆时报发起的《1977级同学会——重庆人高考40周年系列访谈》中,徐老是最为特殊,也是当年的精英考生们,最为关注的一位。40年前,作为四川省重庆市大中专招生办公室第二负责人,他和同事们经历了那场历史事件全过程!从启动,到招生工作结束!当年重庆考上的2000多名考生档案,都是他和同事们在成都送到学校招生人员手里,档案的审查更是他主管完成!

    他曾在下乡检查备考情况过程中,险些因为车辆翻下悬崖而遇难;

    他曾让考生的区县基层领导,给更多考生开绿灯而费尽口舌,也曾为把考生档案送到清华、北大等高校那里而据理力争;

    他说,40年前重庆大中专招生办公室其实就已秉承“出身不能更改,前途可以更改!”的理念,而帮助更多考生;

    他说,从不接受采访的他,之所以主动联系实况新闻—重庆时报,是在这个历史节点上,让更多人了解40年前那段高考的重庆往事,也是为了怀念为那次高考付出全力的前重庆市委书记丁长河、副市长林凌、招生办第一负责人陈公侠等领导,同事!

     

     

    (让更多考生拿到准考证,是徐鸣的重要工作)

    20多人,撑起全重庆招考工作

    徐鸣,1934年生人,退休于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后并入重庆市理工大学)。时任重庆市经委教育处处长,1977年前就负责全重庆工农兵学员招生工作以及全市中等专业学校招生!

    40年前,“四川省重庆市大中专招生办公室”还并非常设机构,而是从市各有关部门调来人手。当时主任是重庆市副市长林凌兼任,4个负责人分别是从宣传部高教处抽来的陈公侠,徐鸣、教育局的董贞尧、重庆市农校的周建业。

    当时重庆市招办,位于上清寺人民小学100余平方的简陋平房中,分秘书组、考务组、政审组20多人,都挤在那里办公——从主要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到恢复高考招生,工作量陡然增加数倍,但是工作依然是由他们完成!

    时隔40年后,徐鸣清楚的记得1977年10月21日,新华社下发正式恢复高考通知那天的情形,他和几个同事高兴得到“击掌相庆”。从事招生工作多年,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这一举措给国家将带来的是大量人才,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强盛的大事!

    他也清楚的记得,招生办公室正式接到高考招生任务后,市里分管教育的林凌副市长就开始积极布置,并开会和大家强调任务重,时间紧,但当时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事关国家人才培养,保完成任务!

    他更清楚的记得,几个副主任达成的统一思想是:“出身无法选择,但前途可以选择”,并传递到招生办每个工作人员脑中,这一至今看来都无比人性化的理念,对那一年他们帮助大量考生闯过“独木桥”起到了至今无比重要的作用。

    让基层干部给考生开绿灯

    40年前,徐鸣从人和街的居所,到上清寺步行正常步行大概15分钟,但是从10月份开始,这一数量增加到了30分钟以上——一上街就有大量亲戚朋友,同事甚至不认识的人,拦下他询问:恢复高考是否属实?需要注意些什么?1977高考在社会上的轰动性,可见一斑!

    他们要做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统一认识和传达精神,给城区招考办主任开会,让更多人来参加高考!为此,招考办里每个人都开始奔波,下区县是常事。徐鸣和另一副主任董贞尧,在前往路途遥远的秀山路上,甚至差点翻车掉下悬崖.......

    徐鸣们下区县,吃的就是白干饭和面条,吃完就去听基层干部汇报情况,然后找到考生了解复习情况,并现场解决一些备考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坚定了执行了“让更多人参加高考”这句话,贯彻了“出身无法选择,但前途可以选择”理念。徐鸣说,在备考时间依然不多的背景下,他们不其厌烦下基层劝说区县干部,主要是让基层干部能够给更多考生“开绿灯”。

    当年参加过1977高考的考生,肯定能理解“开绿灯”的重要性!在王学兵、孙海英主演的《高考1977》中,就是那段历史最真实的展现!当时在重庆,一个生产队长到重庆,一到朝天门下船将得到考生父母热烈到不可想象的接待。

    1977年重庆有7万人参考。因陈公侠,徐鸣等人不其厌烦下乡宣讲开会而得到“绿灯”机会的考生,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目前无法统计到具体数量。但徐鸣作为市里下来的干部,到基层传达“为国家提供更多人才,尊重知识!”的理念,影响力必然是巨大的!

     

     

    (40年前时任招考办负责人之一的徐鸣)

    “笑脸对考生,40年前重庆就有模拟考试”

    其实在1977年12月9日正式考试前,重庆市招考办按照省招办部署,还专门对考生进行了一次预考,甚至组织了全市60余名精英教师阅卷。这说明,当年重庆市对1977高考的重视程度,已经非常高!而时任重庆市主要领导,也出现在12月9日的考试现场!

    在12月8号,徐鸣是冒着雨到江北县考场检查工作。他记得很清楚,那天他和同事还被淋了一场雨。徐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考场达不达标,譬如路途安全,考生安全,交通如何,一切按将考场不力条件降低到最低来!

    40年后回过头来看,1977高考重庆招考工作是非常严谨的。那一天,考卷都是重庆市公安局排出专人持枪押运,重庆市三院等重要医生,甚至派出主任医生负责考生安全。就连搬运试卷这种体力活,徐鸣这样的干部也是亲自上阵,在冬天热得只穿一件内衣。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了解到,40年前的重庆市招考办,还有一条内部工作准则:对待每个考生都要笑容相待,不要给予他们压力!而徐鸣说,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考生在开考后30分钟未能到场......

     

     

    (1977重庆高考的最原始官方记载)

    录取按120%推荐,和大学负责人较真

    按照40年前全国29:1的录取比例、当年重庆的7万余考生,中榜人数不过2000余人。而这2000余人的档案,都是徐鸣和同事们,在成都审查并推荐给学校。

    那是一场和省招考办和录取大学负责人“斗智斗勇”的一周。穿着中山装的徐鸣,每天都会夹着考生档案小跑步,穿梭在成都某区办公楼中,去推荐给那些学校。当时,他们依据重庆考生考分从高到低,志愿填报的顺序,按照120%的比例递上去。

    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手上的重庆考生是否进入这个档,怎样保证他不掉档。“没有认识的考生,也记不得推荐了多少人,但只要上了分数线学校还有异议,我们都会据理力争!”徐鸣回忆说。

    徐鸣很理解,对复习条件极差,甚至许多年都没接触过书本了的考生来说,尽量帮助他们就是重庆市招考办的目标。他记得很清楚,当年重庆考生最为热衷的大学还是中科大、清华、北大、四川大学......

    而从成都回来后,徐鸣和同事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各区招考办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千万不要让考生有“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因为1978年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一定要给考生打气!而在1978年重庆高考走出的名人中,有后来重师副校长黄翔,前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等........

     

     

    (40年后的徐鸣,对当年工作无愧于心!)

    给当年招生工作95分

    时隔40年,徐鸣再回忆那段历史,给当年自己和同事们的评分是百分制的95分!组织的落实,干部的认真负责,无疑将一切都推向有利的方向,在不违反组织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了帮助了考生,尊重了人才!“我一生没有遗憾,无愧于心!之所以能快乐到老,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徐鸣说。

    那一年后,重庆市招办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归市级机关党委领,由于工作出色,被评为市级机关的先进支部;那一年重庆市招办出色的表现也受到了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点名表扬,并在1980年成为常设机构,名为“四川省重庆市大中专招生办公室”,并随后规模得以扩大......

    40年后,徐鸣老人至今都怀念那段岁月,怀念已去世的丁长河书记、林凌副市长、招生办第一负责人陈公侠等人!他说,那是兄弟一样的情谊,大家相互之间没有分歧,没有上下级,有的只有为国输送人才,让年轻人得到更好教育的朴素理念。

    “只有这样一个团队,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尊重人才,关心考生和他人!”徐鸣说。

    本文网址:https://www.yu163.com/chongqing/chongqing_memory/2022-01-14/747.html
    声明:本文中内容图片实属用户及第三方见解自主公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您发觉非法信息或侵权行为,可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通知后24小时内删除它。
    娱163网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