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今天日期 2024-03-29 星期5
    按键CtrL+D收藏本站 便于下次浏览!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全国 [切换]
    娱163网 > 今日资讯 > 城市 > 记忆之城 >  重庆老照片记录重庆公交的前世今生

    重庆老照片记录重庆公交的前世今生

    发布:2020-09-27 09:58:10   |   5031阅读   |   作者:wangyu   |   【】【】【网站投稿

    重庆出现的第一部公共汽车,虽然速度只有1小时20公里,但是对于当时重庆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虽然当时坐这么一次车要排一两个小时队,但还是愿意去排队,享受一下现代化的文明。所以当时报纸上描写说排着长队像蚂蟥一样挤上车,在车内是拥挤不堪,但是下车的人都可以向自己的朋友津津乐道的谈述坐汽车的感觉。翻开老照片,指尖拂过燃油车、汽包车、无轨电车到如今的混合动力车的影像,从更新换代的公交汽车上,我们看到的是这座城市发展进程。

    【老重庆的公共汽车】

     

     

    老重庆的公共汽车

     

     

    民国时期重庆饭店门口的公交车

    第一辆公交车是敞篷卡车,车的货箱里安放着长板凳当座位,从七星岗到曾家岩往返一次,每票大洋一角。卡车的减震性很差,又是行驶在坑坑洼洼的碎石公路上,坐在没有弹性的硬板凳上,颠簸起来震得人晕头晕脑的,还不如站立舒服。

    1933年,重庆市政府公布《公共汽车招商承办条例》,卢作孚、何北衡等9人筹资,组建了重庆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重庆城第一家专营城市公交线路的汽车运输企业。9月20日,该公司第一辆柴油客车开始经营曾家岩至七星岗线路,12月5日延伸至旧城区小什字为终点。紧接着又添置了5辆汽车,分曾家岩至两路口、至七星岗、至较场口、至小什字四段行驶,每段票价银5分,车票分临时和长期两种。

    这个票价按当时的购买力计算,可买10多碗小面,普通市民根本消费不起,再加上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两年之内,曾两度停业。1936年,市政府拨款资助,增购汽车16辆,才恢复营业。

    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大量人口拥入,是发展城市公交的好时机,但该公司由于资金不足,不能添购新车。为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国家银行“四联总处”注入资金100万元作为官股,增购汽车76辆,将商办的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改为官商合办。1941年4月,该公司改由政府独资经营,成立重庆公共汽车管理处,原商股一概退出,政府拨款退还原商股本金,并加还利润。这时,公共汽车管理处有汽车135辆,职工1437人。

    抗战胜利后,重庆经济萧条,公交和出租车并没交上好运,1949年底,公交车仅有20辆,勉强能行驶的11辆维持着城郊的6条客运线路。

    【50、60年代】

     

     

    上世纪50、60年代的公交车

    【70、80年代】

     

     

     

     

    上世纪70、80年代的公交车

    气包车的真正名字叫做“常压燃气车”,也就是将天然气不经过任何压缩,直接灌装到燃料容器中。公交车也就是在车顶上安一个金属架,天然气装在厚橡胶包里,装满了就上路。

    “那个年代,还在开发大庆油田,就是因为我们的石油短缺,才想到了用天然气当公交车的燃料,但天然气的巨大体积,在那个年代全国都无法解决。”恒通客车老工程师代幼文回忆。

    上世纪70年代,公交车背着大气包在山城马路上跑。恒通客车厂叫做重庆客车总厂,气包车的车型主要是“三型车”,这种客车顶着的气包的体积相当于将车加高50%。气包充满了天然气时,看上去有一种危险感,而天然气烧掉一些,气包会随着车身抖动而晃荡,让人觉得悬吊吊的。

    气包车加气并不复杂,加满了整个橡皮袋的气,可以跑上大半天,不过由于使用的不是专门的天然气发动机,因此这种车的力量并不好,比如大坪到伏牛溪的225路,也就是原来的25路,在从马家堡到大坪的这个长上坡,快到终点站时,却往往让人揪心这辆公交车究竟开得上去不。不过,气包车未发生一起事故。

    上世纪80年代,是气包车的鼎盛时期,重庆有1/3公交车以天然气为燃料,气包车成为城市一景。

    【80年代中后期】

     

     

    225路铰接气包车

     

     

    卡车的车头,载重车底盘改装,客车的车厢,上世纪80年代改装过的铰接车“罗曼宁客车”

    80年代中后期,公交车的运载能力主要是增加车辆的长度,铰接车成为了一种流行。由于城市人口增加,乘坐公共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一般的城市客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人们就采用火车列车的方式,把两节客车连接起来。这样,载客量就可大大增加了。那时候部分铰接车也使用了天然气作为燃料,发动机依然不是专用的,动力可想而知有多差,尤其是牵引式的铰接客车也不便倒车。

    但是这种车适合在平原地区运行,重庆山城路况复杂,坡坎比较多,所以后来被新型车逐渐代替。

    【9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的无轨电车

     

     

    上世纪90年代的无轨电车

     

     

    遗留在城市角落的电车电杆诉说着曾经的荣耀

    提起无轨电车,大家都会想起车顶上两根长长的“小辫子”。相信稍微上了点年纪的市民,都会对其充满怀念之情。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的人口急增,工商业迅速发展,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不太适用山城的地形,而唯一的公共汽车也存在缺油、数量供应不足等现象。1952年,重庆市电车工程筹备处正式成立。1954年6月18日在上清寺植下第一根电线杆,1956年1月1日,重庆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从上清寺到小什字(1路电车),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依靠自己力量设计、施工、建成的电车线。此后这种绿色环保的无轨电车逐渐成为重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交通方式。

    当年,从上海引进的20辆电车在朝天门登岸后,全市万人空巷,轰动一时。重庆电车科技工作者还发明了一些新技术,如防止无轨电车集电杆下落后偏摆的装置,并在全国电车行业普遍采用。市区先后建成5条电车路线。总计47.5公里,拥有无轨电车245辆,日运行发车约5000班次,日客运量约50万人次,其功劳不可磨灭。后来,由于无轨电车不符合我市发展的实际需要,易造成交通堵塞等问题。2004年,重庆市民相伴50年的无轨电车“消失”在山城人们的视线。

    【90年代末】

     

     

    CNG公交车出现

    上世纪90年代,天然气压缩技术出现,开始换代成压缩天然气车,也就是CNG汽车。CNG汽车,能将天然气压缩到原来容积的1/200,用6个钢瓶,每个装16方气,理论上可以开100多公里。压缩天然气对于没有专门发动机的公交车来说,发动机的寿命受到不小影响。重庆客车总厂随后研制出了专门用于天然气车的发动机,CNG公交车开始大面积推广。

    进入本世纪,由于CNG公交车燃料成本远远低于汽油和柴油,随着这种车的技术成熟,车内有浓浓尾气味道的汽油车、柴油车以及无轨电车,先后被CNG汽车取代,山城主城的公交车除极个别线路,其它均变成了CNG的天下。CNG公交车的气瓶,也再增加了两个安在公交车尾部上方,公交车辆的续航里程达到250公里。

    【2012年】

     

     

    LNG公交车上路

    这种公交车的燃料为液化天然气,也就是将天然气在低温常压状态下变成液态,体积缩小为原本的1/600,公交车由此可以带着更多的天然气燃料上路,续航里程达到了600公里,就算是打空调,也不再需要“补气”了。

    LNG公交车“加液”比CNG公交车加气相对容易些,加液站不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不需要专门布设管道,而且还可以用槽车移动加液。也就是说,就算没有加液站,只要用槽车将压缩天然气拉到公交车起点站,有块合适的区域就能加液,这也避免了以往每年都会出现的“加气难”,而且公交车补充燃料的时间和路程成本都降低了,公交车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

    【2013年】

     

     

    混合动力客车

    这种混合动力车,车子里面有一个电瓶,车辆在运行时,电瓶就给车子供电。一旦刹车、熄火或是车辆低速运转,电瓶开始自动充电。这种新能源公交车,比纯天然气公交车一百公里要省15%左右的能源。以前,一辆中级公交车一百公里要消耗40立方米的天然气,而新能源公交车要节约6立方米的天然气,一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为4.6元,要节约27元。

    另外,电气混合动力车采用无级变速器,车辆在行经傍山险道、爬坡路段时更容易起步。遇到堵车时,乘客不会因为车辆时走时停而感觉到车辆耸动,能够缓解晕车乘客的不适感,行车安全系数也将大大提升。

    本文网址:https://www.yu163.com/chongqing/chongqing_memory/2020-09-27/145.html
    声明:本文中内容图片实属用户及第三方见解自主公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您发觉非法信息或侵权行为,可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通知后24小时内删除它。
    娱163网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