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今天日期 2024-03-29 星期5
    按键CtrL+D收藏本站 便于下次浏览!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全国 [切换]
    娱163网 > 今日资讯 > 城市 > 巴渝文化 >  龙洞下面有口塘——江津区原洞塘乡得名趣谈

    龙洞下面有口塘——江津区原洞塘乡得名趣谈

    发布:2022-07-13 10:53:44   |   735阅读   |   作者:wangyu   |   【】【】【网站投稿
    图片1
    (“龙洞”题刻 庞 然 摄)

     

    我朋友吕平曾在江津区原洞塘乡中学任过多年副校长。十多年前他曾问我:“洞塘之名由何而来?”这提问将我难住,虽然当时没答上,但这问题一直记在心中。

    后来曾见到我单位的纪检组长老甘,我俩有些缘分,早前在镇上工作,同在一个班子,后来先后进城,组织上又将我俩安排在一个局。很早前他曾做过洞塘乡的书记,于是我就问他,洞塘乡名是如何得来的?不想他也一脸茫然。他说:“我在此当书记那些年,天天忙得鞑鞑(儿)不粘背,那个来考究这些陈谷子烂芝麻干胡豆之类的旧事——”这老哥好像在给我上课似的。

    不过老甘还真算是有心人。他已退休,前不久的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原洞塘乡的一个山壁上,有一块摩崖石碑,文字被竹木掩蔽。你来看看,说不定有收获……”

    于是,我与老甘,加上博物馆馆长王世俭和当地文化专干郑香、何新颖等,一同前往。

    这山叫云峰山,又名山华山,位于洞塘场南端。一山多峰,西北峰高,南北峰低。高山耸立,多峰挺秀,每当朝阳东升或夕阳西下,其山尽显光彩华丽,故名山华山。此山属江津名山之一。山上有一庙宇名云峰寺。古时香火旺、香脚远、信众多,闻名全县。

    我们的车辆顺山而上,在茂密的林间小道爬行。老甘多次下车与山间耕作的老乡打招呼,老乡热情地叫他书记,这说明当年他与社员的关系,都离开二三十年了,洞塘乡都撤并了,改名洞塘村了,老百姓还记得他这个当年的书记。

    到山顶一平坝处,这是早就废弃的庙堂,多有断壁残垣。往庙坝侧边顺着一条古石板大路而下,是一处由竹木杂林掩盖着的悬岩,透过一些枯草杂枝,可看到平整的岩壁上有两个竹筐大小的阴刻大字。

    老甘叫社员用竹枝接上砍刀,费了很大功夫将岩壁上的枯草杂枝清除干净,这摩崖文字就显现出来。

    平整光滑的岩崖上是“龙洞”两个大字,笔锋遒劲苍老,尽显厚重之力。“龙洞”大字左边是10排小字。这些小字要站在石壁下才勉强辨认。其文曰:“余素惜云峰寺,为邑名山,龙洞尤为云峰胜境,前志均略。乙亥县令王公,奉宪续刻,余因录付梓,又恐继游君子,寻绩芒芒,祧源何在,特勒诸石,以备后之游览云。清光绪三年正月刻。邑增广生员胡展亨题。”

    这些文字的意思很明了:我(胡展亨)一向喜爱这云峰山及云峰寺,云峰山为县邑名山。这地方叫龙洞,此是云峰山和寺峰寺的胜境,但是以前的江津县志上没有此处的记载。1875年江津知县王煌山按照法度续编志书,将此胜景补进县志。我负责此书刻版印制工作。但事成后又怕读志书来此游览的文人墨客找不到这“世外仙境”的具体方位,于是在此勒石镌刻“龙洞”二字,以方便后来的游览者。镌刻时间光绪三年,江津县增生胡展亨题。

    按此推算,该题刻已有145年。“增广生员”是科举制度中生员的名目之一,也简称增生。属秀才以上举人以下的文人。

     

    图片2
    (“龙洞”题刻左边的文字 庞然 摄)

     

    老甘给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这摩崖题刻下原来是一条大路,不仅通往上面的云峰寺,还通往附近场镇。这崖壁陡峭,绿林成荫,幽雅静谧。从石壁小缝洞口中,流溢出一股清冽之水,泉水叮咚响,四季不间断。为过往行人带来甘冽之饮。因上端山势犹如龙脊,故当地人称此为龙吐神水,称出水之壁洞为龙洞。这“龙洞”之名在当地有些神望。

    “乙亥县令王公”者,名王煌山也。他是山西荣河县举人,是历史上少有的曾两次任江津知县的官员。同治十一年首任,不久离去。光绪元年回任江津知县,至光绪六年又离任。两主江津,时间又久,他对江津境内山水人文很了解。所以他才可能在新编县志中将前志所遗漏的“世外仙境”般的云峰山(云峰寺)及“龙洞”补上县志。

    老甘指给我们看龙洞下的一股流泉,洞流出水,汩汩有声,细水长线,一直流到岩下的山沟底处的水库之中。老甘说:“此是生产队修的水库。古代只是一口水塘。吸龙洞泉水而成潭后为塘……”

    我突然记起早前吕平对我“洞塘得名”之提问。“龙洞下面有口塘,谓之洞塘——”这难道不是洞塘来历之问的答案吗?同行人都赞成我的说法。我立即打电话向吕平回答了他早前的提问。他听后说了三个字:有道理。

    在“龙洞”题刻右下端的石壁上,还镌刻了两朵祥云和一间简易房舍图案。博物馆馆长王世俭很专业,经他考究,认定是明代时期的壁画,比“龙洞”题刻要早些。

    前几天我到区档案馆公干,偶然间查得一部大概在四十年前出版、破损严重的《洞塘乡志》。翻开一看,洞塘乡名的来历和我的解读完全一致……

    (作者:庞国翔,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协主席。现供职于重庆市江津区文旅委。)

    本文网址:https://www.yu163.com/chongqing/chongqing_culture/2022-07-13/2722.html
    声明:本文中内容图片实属用户及第三方见解自主公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您发觉非法信息或侵权行为,可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通知后24小时内删除它。
    娱163网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