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今天日期 2024-04-25 星期4
    按键CtrL+D收藏本站 便于下次浏览!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全国 [切换]
    娱163网 > 今日资讯 > 城市 > 巴渝文化 >  綦江大垭场,川黔盐马古道上的边贸集市

    綦江大垭场,川黔盐马古道上的边贸集市

    发布:2022-01-20 19:00:28   |   1247阅读   |   作者:wangyu   |   【】【】【网站投稿

     

    川黔盐马古道旁的百年大树

     

     

    中峰镇灵应岩岩壁上的石刻

     

     

    川黔盐马古道边的清代石碑

     

     

    大垭场上万天宫里的盐帮石刻

     

     

    穿过中峰镇的川黔盐马古道

    在中国地图上,大垭场是一个小的可以忽略不记的地方。但在中国经贸历史上,大垭场却是川黔盐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

    大垭场地处龙山的山脊梁上,200多米长的街道分别属于綦江和江津管辖,是一个典型边贸集市。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期,这里是川黔古道上的一个驿站。从大垭场开始,南可通往贵州省桐梓、遵义,北可通往长江重要口岸江津白沙码头。明清时期,这里还逐渐形成了一个商贸集市。

    【 边贸经济繁荣 】

    大垭场位于中峰镇西北部,现属龙山村辖区。大垭场呈东西走向,东连中峰镇板桥村,西与江津区嘉平村相连。长期以来,两地人民荣辱与共,团结友爱,文化相融。

    从老照片上看,昔日的大垭场由石板铺成,街道两旁的民居为木质穿斗式建筑,房屋既是住宅又是商铺。逢场赶集时,方圆几十里的村民一早就赶来,街上人来人往,农副产品交易兴旺,茶馆、餐馆生意红火。

    现在,虽说木质穿斗式古建筑已被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取代,但赶场天这里仍然很热闹,形成了綦江、江津两地村民农副产交易的一个集市。

    漫步在大垭场街头,虽然这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仍可以在街上残存的古建筑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

    万天宫建在大垭场的中部,正好是綦江与江津交界的接点上。清代道光版《綦江县志》卷九《寺观》记载:“万天宫,凡十三。一在南关外,其永遵、附里各二,安里六。”由此得知,当年綦江有十三座万天宫,大垭口属附里,大垭场的万天宫是当时綦江十三座万天宫之一。

    据当地人介绍,大垭场万天宫为二进院落,三重大殿,整体建筑既有徽派风格又有巴渝格调。庙堂上主要供奉许真君。许真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相传,他曾镇蚊斩蛇,为民除害,道法高妙,闻名遐迩,弟子众多,被尊为净明教教祖。除许真君外,庙上还供有玉皇大帝、川主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财神菩萨等,是典型的三教合一的道观。

    因为万天宫地处大垭场川黔盐马古道上,所以庙里常年香火旺盛,信男善女络绎不绝。每逢节会,庙里人满为患,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不少卖艺人在街头摆起行头,看稀奇的人围起圈子,挤得水泄不通,喧嚣热闹。

    【 帮派文化兴盛 】

    史料上记载,万天宫是明清时期江西人在重庆的会馆,是江西人移民重庆或在重庆做生意的人联络聚会的场所。明清时期,由于战乱导致湖广、四川人口急剧减少,而江西则存在着人多地少的问题。由此,出现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现象。

    江西商人在川黔盐马古道上做生意,为联络感情,相互照应,在大垭场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建造万天宫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也就有了徽派与巴渝建筑风格合二为一的万天宫,万天宫里供奉赣人的精神领袖许真君。

    万天宫的建设年代不详,但万天宫里却汇聚了川黔盐马古道上的众多帮派。我们在目前保存完好的其中一座大殿里发现,大殿的墙上镌刻有从清朝乾隆年间到同治年间棉帮、盐帮、蔡伦帮、杜康帮出资办会所的文字记载。由此可以看出,明清时代大垭场汇聚了川黔盐马古道上众多帮派,而且万天宫就是这些帮派的会馆(据点)。

    中国古代的盐,从开采到贩卖都由官府控制,因为盐是生活必需品,控制盐的供应等同于控制治下的百姓,所以中国古代的盐一直由官府垄断,不允许私人进入这一领域。只有获得官府颁发的贩盐许可证,才有资格运输官盐,官府在运输途中设有检查站。

    为了保证盐道畅通,綦江也加强了盐道的管理。据清代道光版《綦江县志》记载:“綦不产盐,从前盐政无定额,自雍正七年,知县唐有勋奉文,专奉川陕总督岳宪礼,案准户部咨内阁抄出,奉上谕:盐乃民生日用所必需,宜设置盐商,以肃盐政等事”。

    清道光版《綦江县志》载:“盐在自流井采配,由各关验明,至綦点关后,或水或陆纷运黔境,引投綦署存库……官盐提拔卡在江津四十里江口,分卡在县三十里三溪,先设石角、赶水两卡,后并为一卡。” 由此可见,当时官方非常重视盐运事业。

    盐帮指的就是从事盐业运输的行业。最初的盐帮是得到官府认可的贩盐团队,因官僚体系腐化堕落,盐管理部门和盐帮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他们利用垄断盐业贸易的特权牟取私利,于是就有了“私盐”。明清时期,贩运私盐的团伙被称为“盐帮”。

    有了经济利益就有垄断,有垄断就会有私利。不仅仅是盐业有盐帮,其他行业同样有这种现象。万天宫里记录的棉帮、蔡伦帮、杜康帮等等,就是民间组织的运棉行业、运纸行业、白酒行业的帮派,每个帮派都有自己的帮规,处罚分明,管理严格。

    【 古道图腾神秘 】

    明清时期川盐从自贡等地起运,过泸州,经长江水路在江津白沙镇下货,然后陆路运至江津李市、两叉、月坨、大垭后,转入中峰三角塘,过两河口分路,一条路进入郭扶高青,后经高青到东溪、赶水,最后进入贵州遵义、桐梓等地;另一条路至贵州坭坝、寨坝,经习水县至东皇,最后进入桐梓。川黔古道在中峰境内长约13公里,川黔盐马古道从大垭场上穿过。

    如今,从大垭场到中峰镇灵应岩,从大垭场到郭扶镇高青,从大垭场到江津李市的部分川黔盐马古道遗址还保存完好,而且现在仍然有村民居住在古道附近,他们还常年往来于古道上。

    5月22日,我们“川黔盐马古道”考察组,从大垭场出发,沿着龙山与龙坪山相会处的峡谷往下走,在古人开辟的商道上感受了一次时空穿越。

    从大垭场到灵应岩这段近4公里的川黔盐马古道,不仅保存完整,而且还是生活在古道两旁的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步道。

    古道由当地的石材铺成,虽然多年未修补,但保存尚好。沿路还能看到残存的石碑、石桥和古树。地处新庄村的古道上,有一处小瀑布,水从峭壁上流下来,在山下形成了一个水潭,然后再从水潭流到谷底。从水潭流出来的水正好经过古道上的一座石板桥。

    今年75岁和刘思平老人,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据他回忆,他小时候看见大石板路边的坎上有一座房子,房子支起草棚,摆有茶摊,过往的人会坐下来喝茶。从山上下来的水终年不断流,夏天他还和小伙伴一起到这里来洗澡,也看到有人经常在地潭边钓鱼。

    记者实地走访看到,水潭边植物茂盛,山壁下和古道边有三棵大黄葛树,从路边这棵黄葛树的树杆大小和树皮的裂痕看,树龄应该在百年以上。

    古树、石桥、瀑布、水潭,构成了这里不一样的风景,可以想象的出当年这里应该是川黔盐马古道上一处风景区。

    古道沿山势而行,到灵应岩路段时开始下坡,直到清溪河边。这一带是有名的“灵应岩石桅子”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区域。这些石桅子要么立在盐马古道两旁,要么雕刻在古道附近和岩壁上。据统计,这里目前尚留有3000多根桅子,长度一般都在1.5米左右,最长的一根是立在灵应庙前的长达3.5米。

    据说,从前来灵应寺烧香立桅的人络绎不绝,立下桅子求子求福。许多桅子上都镌刻着小字,其中一根两米多长的桅子上“咸丰九年二月十九日敬立”的字样清晰可读,另一根桅子上镌刻着“汉建安元年”字样。

    据当地人介绍,古道旁的灵应庙以前香火旺盛,庙前还立有两根3米多高的石桅子。现如今,灵应庙已破烂不堪成了危房,庙前的两根石桅子其中一根早就没有了踪影,留下的一根也被风雨浸蚀,只残留下一部分了。

    谁是这些石桅子的主人?他们立石桅子的目是什么?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论。但是,这些石桅子为川黔盐马古道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本文网址:https://www.yu163.com/chongqing/chongqing_culture/2022-01-20/816.html
    声明:本文中内容图片实属用户及第三方见解自主公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您发觉非法信息或侵权行为,可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通知后24小时内删除它。
    娱163网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