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今天日期 2024-04-20 星期6
    按键CtrL+D收藏本站 便于下次浏览!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全国 [切换]
    娱163网 > 今日资讯 > 城市 > 巴渝文化 >  文化自信:巴渝文化从地方来,向世界去!

    文化自信:巴渝文化从地方来,向世界去!

    发布:2020-09-30 10:34:19   |   1546阅读   |   作者:wangyu   |   【】【】【网站投稿

     

    “文化自信”重要理念对于中国古代地域文学研究同样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它是文化问题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原文 :《“文化自信”与巴渝地域文化研究》

    作者 | 长江师范学院巴渝文化研究中心 王小恒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于“文化自信”理念的反复阐发,并且创造性地将之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是党在新时代对于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也为广大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研究者提出了思考文化问题的新起点、新理路和新要求,是现阶段文化工作的根本指针。

    “文化自信”重要理念对于中国古代地域文学研究同样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它是文化问题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巴渝文化作为中国历代巴渝之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广大巴渝文化研究者的文献宝库,也是巴渝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值得我们付出极大精力加以面对和研究。

     

     

    山城祥云 (罗大万摄)

    巴渝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提法,郑重地写入了《重庆市“十三五”文化发展纲要》,虽然拥有一批持之以恒的研究队伍,初步开掘出一批研究成果,但相距“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尚任重而道远,面临众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巴渝文化”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尚缺乏普遍共识。在“巴渝文化”概念提出之前,“巴文化”和“蜀文化”并称“巴蜀文化”,且沿袭已久,深入人心。目前,对于“巴渝文化”这一概念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策源地——我国西南地区学者之中,西南以外学者也有一些。因此,“巴渝文化”概念的真正确立尚待时日,需要巴渝文化学者付出持久的努力,做出成绩。

     

     

    瞿塘秋色 (罗大万摄)

    二是缺少与巴渝文献相匹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历史上,面对丰富的巴渝文献宝藏,由于缺乏有系统的挖掘和整理,保存不善,因此唐以前文献散佚严重。目前保存最好的要数明清和近代文献,可以帮助我们基本形成一些关于明清时代巴渝文学发展的完整认识。这方面值得称道的是熊笃先生的《巴渝古代近代文学史》(2011年四川民族出版社),爬梳大量第一手文献,堪称目前为数甚少的关于巴渝地域文学集大成研究的探路者。

     

     

    三是对于巴渝地域文学研究组织、规划、实施和支持力度尚有待加强。巴渝文学是由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巴渝本土作家和流寓作家共同创造的,但对巴渝文学的研究,巴渝本土学者则应责无旁贷,为巴渝文学研究切实开出新路。总体而言,研究力量分散,研究课题规划和合作不够充分,经费支持力度堪忧,难以形成研究合力,严重影响了巴渝文化研究的有效开展。

     

     

    为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增强“文化自信”的指示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紧工作,争取突破。

    一是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的信念,从我做起,从本土地域文化研究做起,提倡“接地气”的研究。乡邦文化,历来为文史学者所重视。这种乡邦地域文化,往往为身边史,眼前事,乡邦古迹、文献,甚至一草一木,一瓦一屋,本土研究者长期生活其中,都为他们所熟悉。因此,只要端正了态度,树立了为乡邦地域文化贡献智慧的理念,本土研究者就研究地域文化具有了域外学者所不具备的独特研究优势。

     

     

    第二就是文化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各级文化部门是区域内文化事务的主导者和策划者。要明确“文化自信”不光是学者的责任,文化职能部门应该主动作为,加强学习,成为文化活动“行内人”,增强文化事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切切实实介入到文化创造和文化研究中来,成为广大学者的朋友和贴心人。这方面,清代阮元、曾燠、卢见曾等为代表的一批省、府、县各级官员领导文化事业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这些官员大多是一些学问渊博、领导有方的文化方面的“行家里手”,流传至今的许多清代地域性大型文献总集就是出自于他们的规划和主持。我们新时代的文化职能部门的领导有条件、有理由比封建时代的官员做得更好,在实现“文化自信”的航程中走在前列。

     

     

    第三,巴渝地域文化研究界应该加强学术交流,加强学术研究规划,实现强强联合,切实增强研究合力。巴渝地域文化研究应该严格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路、规范和规律,对巴渝文化研究做出系统规划,以待这些规划实现之日,使得巴渝文化走出巴渝,以“多元”中一元的身份加入“一体”,实现融合和互通,为“文化自信”提供研究实证。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4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文网址:https://www.yu163.com/chongqing/chongqing_culture/2020-09-30/207.html
    声明:本文中内容图片实属用户及第三方见解自主公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您发觉非法信息或侵权行为,可联系本站管理员。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通知后24小时内删除它。
    娱163网客服微信